2017年3月26日星期日

老师.灯

 
 
 
 

洗涤心灵的“四盆水”

人的心灵是圣洁的,世界上所有美好、崇高、伟大、神圣都是由心灵创造的。因其圣洁,所以也最容易被玷污——"皎皎者易污"。物质、美色、权位的腐臭都会使心灵蒙尘沾垢。
  
  人的心灵是坚强的,它装得下蓝天,装得下大海,能战胜人类所能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因其坚强,所以也最容易被刺伤。一句话,一件事,一个脸色,一下动作,都可能使心灵流泪甚或流血。
  
  古人把彻底悔改喻为"洗心革面","洗心"是要清除内心的邪恶,"革面"是要改变旧日的面貌。"革面"是治标之策,"洗心"乃治本之举,因此,"洗心"比"革面"更为重要。我们不是负罪之人,"革面"虽不必,但活在世界上改造思想却是经常性任务,因而常常"洗心"还是必须的。这是因为,人生无时不在社会利益与矛盾之中,心灵无时不临丑恶玷污与伤害之患,只有对心灵进行必要的洗涤与保养,去除污垢,抚平创伤,才能使心灵永远保持健康和活力。洗涤心灵,要常备的"四盆水"
  
  知识之水以"明"心。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认识世界的历史,人的一生也是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生。而真理的获得极少部分是自己亲身实践的结果,绝大多数来自于人类积累的知识。所以,要使自己的心灵更接近真理,就必须不断地用知识充实自己。知识可以使胸怀博大,可以使思想饱满,也可以使心灵更清澈明亮。
  
  道德之水以"正"心。
  
  如果把心灵比作奔驰的骏马,那么,道德就是牵引马匹的缰绳,没有了缰绳的骏马会变成狂奔无羁的野马,没有道德约束的心灵也会变得污秽不堪。如果我们能够经常用道德之水洗涤心灵,就可以使我们分清是非,懂得廉耻,知道仁爱,秉持诚信,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磊落心正之人。
  
  法律之水以"护"心。
  
  法律对于个人,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为行为规范,约束自己不违法不犯罪;另一个就是作为维权武器,使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后一个方面不必说,就前一个作用来看,一个人严格按法律做事,便是对自己身心最好的保护。试想,当一个人因作奸犯科关进铁窗,不仅行动自由受到限制,他的心灵将时时受到良心与道德的鞭笞,这无疑是一种心灵的灾难,只是造成这种灾难的原因在于他们自己。所以,守法既是护身,更是护心。
  
  情感之水以"润"心。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颗追求真理的健全的心,必然是情感丰富的心,也必然是被情感所簇拥与环抱的心。所以,我们要常从亲情、友情、爱情和怜悯之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做人,怎样处事,从而确立自己应该有的行为规范。

无处告别,终要告别

走过一段段风雨历程,经历一场场春夏秋冬。终于,我感到倦了,累了。回首这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我经历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又一次深刻地感触了一些事,一些人,而不得不再一次选择了告别。
  
  无处告别,终要告别。这是一种无助的思想,犹如是从心底最深处,慢慢抽出来的丝,寻不着旧路,找不到归途,这样的决定让我陷入无边的落寞和恐慌。
  
  那些被年轮辗过的痕迹里,总有一些感动的瞬间会被定格,总有一些难忘的风景被铭记,总有一些踉跄的足迹被遗忘。有些人,注定只能是路过;有些风景,注定只能欣赏;有些过往,只是光阴的见证;有些怀念,只是回忆的索引。几经沉浮后,几经思索后,终是明白是到了该挥手告别的时候。
  
  一切自有开始,一切会有终结。一个月的时光,足够我思考很多事,却不够我理清很多事。终于明白,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收获快乐,不是所有的微笑都能抚平忧伤,不是所有的坦然都能获得救赎。
  
  无处告别,终要告别。终究,是我自己高估了自己。
  
  无处告别,终要告别。一次又一次,在回忆里叹息;一次又一次,在幻想里沉沦;一次又一次,在现实里反省。当曾经告别的场景再次闪现,我却发现,我在日复一日的颓废中抹杀了最初的幻想,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踌躇满志,剩下的只有恐慌和迷茫。
  
  告别的日子越临越近,我不知道现在的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期待一场心灵的释放,却又忐忑不安。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可是,大脑里一片空白,未来还是未知数。渴望见识外面的世界,换个新环境去锻炼自己,期待却又有些胆怯。生活的压力,社会的纷杂,职场的竞争,终究害怕一直安于享受的我不能承受。
  
  不想告别,因为,这个熟悉的风景里有太多抹不去的记忆。终要告别,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些曾经的心绪依然萦绕在行走的路上,蹒跚着走过,踌躇着前行。离开,我的下一个目标去向何方?告别,我的另一个归属会将何处?
  
  也许,告别,仅仅只是想要离开。无须目的,无须主题,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说,也不在乎下面的路如何泥泞,只是想离开,只是想告别。
  
  时光冲刷着记忆,岁月苍老着容颜。一天又一天,白天与黑夜,循环反复。吃饭,睡觉,上网,写字……我用尽一切可行的方式来麻痹自己,或许这样才能忽略心底翻腾的暗涌。多想要将那些莫可名状的纠结驱逐到天光之外,多想找一个偏僻安静的角落,谁也找不到。然后,沉沉睡去,不再醒来。
无处告别,终要告别。纵使劳累,纵使失败,我还是无怨无悔;纵使伤痛,纵使遗憾,我还是微笑着祝自己一路顺风。
  
  最后的最后,决绝的告别离开,是我给自己最好的解脱。所有的繁华,所有的叹息,终会在一曲离歌中落下帷幕。
  
  一台电脑,圈住了我整个的世界;一盏台灯,覆盖了我所有的光芒。明知不可为,明知是颓废,却依旧得过且过。很多的时候,我恨自己没有勇气,也不够聪明。告别后的心情,从最初的不舍,到而后的感动,到后来的无奈,再到最后的坦然,心终究归于沉寂。
  
  注定的秉性又怎能容人轻易去更改?若更改了,还是原来的自己吗?一直不断地告诉自己,平平淡淡才是真。曾经的那些温暖,那些安慰,都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美丽;曾经的那些挫折,那些伤痛,都是人生里刻骨铭心的缺憾。
  
  如果,不经历这样的工作环境,现在的我不可能这样的成熟而淡定,孤勇而无畏。现在的我,已经学会了世故,也学会了微笑于所有人面前绽放。即使有再大的委屈和伤痛,眼泪也只在一个人时流。或许,下面的路会很泥泞,我会走得很疲惫,很辛苦,但我会怀着自己的信念坚持走下去的。
  
  遗忘与救赎,是我七月里的主旋律。万事开头难,所有的无奈与感慨过后,我已心神领会,淡定自若。
  
  生活依旧继续,日子依旧纷繁。这一刻,我只想这样安静地听着一首歌,蜷缩在属于自己的一隅角落里。我一直明白,我只是一个寻常的女子,只能生活在烟火尘间,朝迎日出,暮送夕阳,过着属于我最寻常的生活。
  
  脚下的路,已经走了很远,终于又回到了原点。风景还在,看风景的人已离去不在。一滴露珠,滋润我游荡的心;一抹暖阳,照耀我心中的梦;一缕清风,吹散我心里的阴霾;一页文字,救赎我内心的伤痛。
  
  没有离开,哪有开始;没有告别,哪有结束。看多了人来人往,看淡了世态炎凉,惟有默默地守着一颗淡然的心,静静地看日子悄然逝去。一切皆有开始,一切会有终结。用心生活,用心前行,任何时间里,都记得微笑,于自己,也于他人。我相信我会以另一种姿态明媚明天,下一个路口,会是我崭新的开始;下一个转角,会有我新的征程。
  
  无处告别,终要告别。留一方天空,给自己驰骋;留一片角落,给自己放逐;留一点心语,给自己呢喃。任时光漫漫,任岁月悠悠。突然想起了普尔金的一句诗:生活不会使我厌倦。于是,我站在七月的第一场大雨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始幻想一个美好的场景,开始构建一个美丽的未来。

如果累了,将心靠岸

转身,留份美丽给自己

回眸三生琥珀色,转身一世琉璃白。
  
  佛说,人生是一条苦难的河。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也许就注定了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痛苦或快乐,所以当我们某一天在时光里静坐,当我们不经意间在镜子中看到爬满沧桑的额头,一丝叹息也便会在风中悄然滑落......
  
  人,小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却又忍不住怀念单身时的自由。很多时候,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生活就是这样,梦,永远是美好;现实,总是残酷。
  
  生活中,明明有很多事,我们是有机会做的,却一天一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机会错过了;生活中,明明有很多话我们是有机会说的,却想着以后再说,要说的时候,发现已经没必要说了;生活中,明明有很多爱,我们是有机会把握的,却不在意没在乎,想爱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也许,人生原本就是由许多的沉沉浮浮组成,所以,才有了许许多多的说不清道不明,乃至肝肠寸断,扼腕长叹......
  
  红尘中,我们都在各自的轨迹中忙碌着,我们都在各自的注定中遇见或擦肩着某些人。一场遇见可能会耗尽一生的思念,一个眼神可能会彷徨一生的等待,一个决绝的背影可能会倾尽一生的爱恋。快乐着伊人的快乐,悲伤着伊人的悲伤,有时,情愿将自己画地为牢,所以,世界才有了那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宇宙才有了那么多的"蝴蝶为花碎,花却随风飞"的慨叹。
  
  走过了千山万水,我们才慢慢的懂得:没有人喜欢孤独,虽然有时我们不得不孤独;没有人喜欢寂寞,虽然有时我们不得不寂寞,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爱情,这就是生活。
  
  可是,谁又能知道,痛苦的背后会有多少幸福?沧桑的背后会有多少绚烂呢?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暖和的午后,总有绚丽的黄昏,总有有流星的夜晚。人生,不会永远一成不变,不是吗?当你走过了所有的坎坷和泥泞,你会发现:生活,还有另一番风景。
  
  还记得这样一句话吗?曾经拥有的不要忘,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累了,请把心靠岸;错了,请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知道享受;伤了,更明白坚强。
  
  别为不该伤的心湿了眼,别为不该等的人断了魂。流年易逝,转身,一样会有春天;转身,一样会快乐,会永远。
  
  青笼岁月,品一丝安然,握一份恬淡,留份惬意给自己,留份美丽给自己,轻语岁月,笑看流年。
  
  转身,留份美丽给自己!
  
  文/红尘一笑

岁月如约,一世韶华

穿过这茫茫人海,坐看云起时,拢一袭恬淡,相伴人间烟火。清颜凝霜,终将沉淀的心事,婉约成心头的过往。
  
  时光悠然如梭,于淡静中轻轻流淌。岁月如逝,心事层叠,回眸过往,总有些许心语,风过处,低吟浅唱,终是遗落。
  
  岁月走过,不管是好是坏,我们都在走过。站在生命的回望里,笑看走过的风风雨雨,不管沧桑或辉煌,都是峥嵘岁月的跋涉。穿越岁月的寒来暑往,蓦然回首,时光的流里,依稀是自己惊鸿般的身影。握一把苍凉,品一怀思索,总会有浅笑,梦一般散落光阴,无语嫣然。
  
  人生自古多磨难。但请记得,没有什么伤痛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背负,没有坎坷的人生,再精彩也算不上是丰富的人生。即使站在风口中看岁月的步履蹒跚,也应感谢生命中的斑驳。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生命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出一朵禅意莲花。
  
  岁月斑驳,时光静好。错过,留云烟处;温暖,存心海间。一个笑脸能思绪万千,一个念想能感悟百般,岁月走过,静看清浅流年,任那些美好与哀愁,轻点心头。
  
  岁月里走过,不求得失,感悟过,就好;不求高远,奋斗过,无憾,在简单中追求快乐,在平凡中感悟幸福,执一抹恬静,淡描晓月,轻语流年。
  
  "当下的美好才是生命的深度。"既然,斑驳的岁月都已走过,那就微笑着坦然的面对所有的曾经,感受当下的一份美好。
  
  岁月如约,一世韶华,寂寥中历练坚强,泪水里寻找突围,所有的得失悲欢,全都是为了人生向前的一种加冕。

我是你枝头上的一只鸣蝉

蝉在窗外悠长的鸣叫,既远且近。
  那是二十年前的蝉声。
  对我而言,那缠绵、激越、永无止息的天籁,是我多年前不慎走失的夏天和村庄。
  记忆中的村庄恬静安详,很多的往事定格成"如何不向深山里,坐拥闲云过一生"的闲适安然。
  蝉在遥远的村庄里欢喜,叫醒酣眠的耳朵,丝毫不管炎炎夏日里人们的烦躁与不耐。它们长时间地一动不动,趴在浓浓的绿荫里怀抱着我的童年歌唱生命的辉煌。
  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从树下经过,你看不见它的潜伏,唯有古典的意境在心头铺展蔓延,那流淌的诗意,是陆游的"蝉鸣柳声相续",又或者是毛文锡的"暮蝉声里落斜阳"。
  蝉是中国古典的乡村的产物。
  印象里,高栖枝头浩歌天下的小小尤物,涵盖了国人对于自然、宇宙、人性和人生的诸多看法。可以说,它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物化。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本书,歌德说,在它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在人们无比深邃的灵魂里,大自然的阵阵蝉声,有着博大而丰富的世界,每一声,都高蹈着人生的气度。
  古往今来,有人赞其高洁,有人咏其悠然,有人怜其凄婉,有人想其短暂,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时,蝉是乡土情结的代言人。
  乡愁是中国文化之根,当蝉声渐稀渐凉传达出秋的信息,在冷落清秋时节,就极易引发起游子怀念故土的悠悠情思。
  此时,这蝉声如此寂寞凄清,以前在故乡,好像从没有过这样的感受。于是,置身于茫茫人海攘攘红尘,不论漂泊了多久,又走到了何方,那些滔滔无涯之事,都分付给了一声似曾相识来自故乡的蝉鸣。
  忽然,所有与故乡有关的风物在异地一一复活。
  隔着广漠的时空,开始想念每一个路过的夏天,想念隐身于岁月深处的老屋、石磨、篱笆、炊烟和瓦蓝瓦蓝的偶尔有鸟掠过的天空。
  深入蝉声,其实也是深入故乡。
  于是,蝉声有了温度,有了长度,有了重量。
  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村庄丢了,把蝉声丢了,也把自己也丢了。
  脚下的城市,奔忙的城市,虽信美而终非吾土呵。离乡背井寄身闹市的现代人不禁满面含羞,把一颗争逐的心低到尘埃里,"我们到底要怎样的生活,怎样的自己?"
  时光远去。
  村庄远去。
  再也找不到童年的井,童年的桥,童年的土路,童年的蒲公英,童年的和伙伴一起寻找蝉蜕的夏天的黄昏。
  俱往矣。
  唯一不变的是蝉鸣。
  就在村庄之上,就在山林之上,就在曾经涟漪层层水声潺潺不知起于何方又将奔向何处的河流之上。
  《礼记》说,水曰清涤。蝉声亦然。蝉者,禅也。听蝉,也是在听自己。
  蝉声起伏,总会带给我们至深至大的遥想,纵使我们的世界落木无边、风雪载途,也能荡涤心中积聚的尘埃,忽略人生中的冷漠凄凉,把喜怒哀乐功利贪欲轻轻放下,包容千里风霜,拥抱万里秋色,精神得以皈依,得以回乡。
  悠悠蝉鸣,声声入耳。
  知否,知否,我遥远的故乡,我是你枝头上的一只鸣蝉,每逢夏至秋来,响一片久违的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