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星期六

正确认识人生苦痛

我们经常会听人唠叨,说什么俺的命怎么这么苦呀!不去反思自我,而是把遭遇归结为运气不好,这也许就是人的悲哀所在。
  
  苏东坡先生说得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其实,人这一生都会遇到一些糟糕的事情,只不过你遇到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有些人把福享在前头,自然遇到一些痛苦的事儿会觉得不可思议,极少数人甚至走上了绝路。如果一开始就经历了苦难的磨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反而会正确地看待人世间的苦难,这比什么都好呀。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也未必就是主人公会过上世人羡慕的生活,至少经历了这样的事儿之后,人看问题的角度变化了,也就不会过于计较一些稍微弱小的苦痛,人反而活得有滋有味。
  
  斯科特·派克先生认为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世界上伟大的真理之一。人呐,一出生,往往会发出"苦哇"这样的声音,可见,人类遗传基因里已经在隐隐约约告诉下一代,一代代人为了创业、守业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痛苦是必不可少的。
  
  吃苦是一种资本,人如果想不吃苦就享受,那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不经历一些苦难,自然会对人生的认识存在偏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迟早会给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带来灾难。只有经历了苦难,才会如《西游记》里的取经团队那样,个个非常欢快地立地成佛。
  
  其实,人们面对痛苦的事儿要么奋起努力,要么彻底沉沦,这是两种人生的最基点。可惜的是,许多人在经历了是是非非之后,都会选择沉沦。在人间,你会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命里就是这样,又怎么能够改变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上至高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对算命那么痴迷,不就是希望一种超自然力量给自己活着的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享受到自己蓄谋已久的欲望。
  
  我们经常会听到失败者说这样的话,如果当年不怎么样,现在我会怎么样。人们深入问下去,你现在想改变吗?他会皱紧眉头,偷偷地摇头,说道:"命该如此,何必强求?"这样的人,无论是青年人,还是中老年人,都不要指望能有多大的作为,你可以安排其干一些按部就班的事儿,不要给他们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干砸了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儿。
  
  司马迁笔下的项羽,人们也许非常奇怪,明明有生的机会,为啥要自刎乌江呢,不就是这位贵族出身的楚霸王,不去思索自己怎么样不合理使用人才,不去反思怎么样看待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是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非战之罪,是老天爷抛弃了自己。其实,刘邦在这一点上比他强多了,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挖掘、使用人才,这样的较量中取胜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人呐,只有敢于到地狱里去,才会享受来自天堂的福音,否则,佛祖也不会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要认识到人活在世上就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乃至于不会被各式难题本身所困扰,这样的超越才会爆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小孩子姗姗学步,跌倒是自然不过的事儿,大人常常会走上前去,马上扶起来,殊不知这样的帮助不利于孩子客观的认识现实的残酷性。大人总是为孩子的幸福生活操劳一辈子,可是,一旦孩子真正遇到人生中最大的困难时,往往会惊慌失措,到那时候,大人只能吞噬自己种下的苦果。
  
  大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给孩子营造什么一帆风顺的环境,而是如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什么都来得珍贵。人想在世上立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没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自然会在残酷的环境斗争中败下阵来。我们总是满足孩子的欲望,往往忘记给孩子锻炼意志的平台,这是非常糟糕的家庭教育。
  
  当下,整个社会都在跟分数较劲,就是没有在孩子如何面对困难上给予正确的指导。有人也许非常奇怪,有些孩子,上学时并不起眼甚至有些顽皮,没少被老师批评,甚至遭受非人的羞辱,可是一旦走进社会,反而如鱼得水,造就了一番事业。
  
  我觉得大人在批评、冷落、羞辱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却给了孩子分析苦难、战胜苦痛的经历,只要这个孩子稍微有些悟性,总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是大人教出来的,恰恰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东西。
  
  大自然万物都是在生存竞争中优胜劣汰,如果竞争者都不认识自我,不认识这个残酷的环境,又怎么会超越苦痛,干出一点点成绩来,那是不可想象,也是不可思议的,生于皇室的王子、公主都会沦落为普通平民,更何况王朝更迭时不时在人间出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