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

“扶贫”和“扶官”

在当今中国,扶贫是政府一项"天字号"的工作。都在奔现代化,且要跨世纪了,你还有数千万人在贫困线下艰难生活,这能不叫人急吗?因此,就有这么一个响亮的口号:"不把贫困带入二十一世纪。"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扶什么,怎么扶,都大有文章。如今各地的"扶"法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粗略归纳起来大致是这么"四个帮":帮思想,帮路子,帮项目,帮技术。"帮思想",就是要帮助贫困农民解决认识问题,扫除和杜绝其无所作为、"等靠要"等思想,使之穷则思变,振奋精神,立志脱贫致富;"帮路子",就是帮助农民从本地实际出发,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帮项目",就是帮助农民找到切合实际的好的产业和项目;"帮技术",就是帮助农民学好农业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更好地进入产业升级。
  
  这些当然都是好的做法,也算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但我总觉得这并非灵丹妙药,似乎总缺点什么。去年参加一个穷困乡的扶贫,那里的做法无外也是"四个帮",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那面貌照样是落后,老百姓照样是那么穷,百姓们的思想认识呀,技术门种呀,还是象不"扶"之前的那样令人摇头。
  
  我不由想起了这个乡的"父母官"们。有这么三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件事是有某公司扶贫,提出要支援一批优质甘蔗苗,可"乡官"们不大喜欢,说最好是要钱,不要苗。一听大惑不解,后来才弄懂了:要了钱,父母官们好花这花那;可要苗有甚鸟用,又要储存保管,又要组织农民种植,有多麻烦;第二件事是好不容易给乡里拨下一笔扶贫专项款,一个月后去检查,吓,全没啦!一翻帐,才晓得这是"乡官"做的孽:全用来吃喝,发奖金,买摩托车了。只是那扶贫的钱一分也没投入。第三件事是"父母官"们糟糕的上下班。原来,这乡离城里不远,"乡官"们大都在城里盖"安乐窝",每逢星期五下午,太阳还老高,"乡官"们就火烧火燎地"打道回府";星期一,那太阳已升得老高老高,老·百姓也在等着办事,可就是不见"乡官"们"击鼓升堂"!
  
  懒,散,软,情不系百姓,心不在扶贫,志不在岗位,让这号的"乡官"扶贫,甭说是"四帮",就是"十帮"、"百帮",百姓们依然贫困!
  
  不久前又去了那个贫困乡,只觉得一切都变了。乡干部都下去抓扶贫,农民们都忙着种橡胶甘蔗木薯,一片热气腾腾。与农民攀谈,他们都露出笑容,说今年种植,明年可有收获。原来,县里发现先前那帮"乡官"不行,采取果断措施整顿"班子",又走人,又"换马",配备了得力的领班人。新班子上任后,真抓实干,汗水和老百姓流在一起,带领农民大种甘蔗木薯大养"三鸟",给乡村和百姓带来了点生气。幸福不会从天降,脱贫可是要带领群众干出来的呀。
  
  同是一片天,同是扶贫,但不同的"官",其扶的效果就是如此大不相同。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我想,咱们对扶贫这号大事,应该注入全新的跳跃认识,那就是:扶贫,不仅仅是扶农民,还包含着扶"官"(即"乡官"和"村官"),而且相对于"扶农民"来说,"扶官"更为重要,是更根本、更高层次的"扶"。那道理可是明摆的: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群众则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因此我说:民要富,先治吏;要"扶贫",先"扶官"!把"官""扶"好了,再加上扶贫的好做法(如"四帮"等),还有什么"贫"呀"困"呀不能脱呢?!怕就怕只是一个劲"打"贫困农民的"板子",而对那些"懒官"、"散官"、"混官"、"安乐官"、"潇洒官"们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