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

故乡的老井

□ 周友甫
  离开家乡将近一个甲子,在脑海中还不断萦徊着、惦记着故乡这口古老的水井。
  故乡在柴桥同盟村施隘周,现有137户人家,在自来水未接通前,村民的饮水是全靠这口古老的水井。井旁边是施隘周人的祖堂,从古到今不论是祭祀还是婚嫁喜庆活动都是依靠这口水井,现在家家户户虽已装上自来水,但不少家庭还是习惯地使用这口井水。
  这口古井建于什么年代,有多少年了,去问现在最大年纪的人,可能也说不清楚。现在只能推测,根据新编镇海县志和北仑地名志记载:施隘周的最早祖先是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从奉化尚田迁来的,距今已有550多年,至于这口井建于何年,亦是个未知数,但至少已有400—500年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充足水源,才能使一方族人得以聚居生存和发展繁衍。漫长的日子,这口古井却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增加当地人对它的怀念和眷恋。
  曾记得我十岁那年,即1940年,柴桥地区大旱,河底开裂,二季水稻子粒无收,可水总得吃,那时全自然村有60多户人家,全靠这口井水来养活。全村人日以继夜地排队取水,总是有水可取,不过水浅,人要爬到井底一碗一碗地舀上来,全村人得以度过难关。像这样的旱灾我问过最大年纪85岁的水顺公公,他的一生曾经历过至少五次。这口井除了供应本自然村人之外,附近地方村庄的人也要来取水,共同解决困难。
  一九四○年这里曾驻扎过国民党抗日部队,据老人回忆部队人数很多,至少有一个连队,他们在后山挖濠沟、修筑工事忙个不停,吃的也是这口井水,(兵法规定凡有水源地方才可安营扎寨)。从现在资料分析,当年国民党的一九四师抗日部队所属一一二七团曾在穿山附近一带驻防,后来奉命在一九四○年参加小港七·一七戚家山抗击日本侵略军战役,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
  一九四○年九月日本侵略军在穿山投下了一颗细菌弹,半月后死亡老百姓达80余人,经柴桥医院鉴定为霍乱菌。穿山和施隘周只差5市里路,此事引起村民恐慌和担忧,万一日军再来投细菌弹,这口水井不能吃了怎么办?当时的族长太公召集四位房长开会研究保护办法,一致决定:给井口加盖上锁,白天井盖不开,等到晚上日本飞机不来了才能用水,为了保护好这口井一直坚持到日本投降为止。
  这口老井座落在村旁小山脚下,平时它静静地蓄注着一泓清水,冬暖夏凉,味甘,不满也不溢,遇到大雨就自动溢出流入沟内入河,遇到大旱不涸,始终保持有水供应。为了保持水源旺盛,井后小山上曾种了一株桂花树,树干有合抱粗,树冠浓密遮天,秋天桂花香气四溢。后来还有一片竹林树木,保持水土不流失,不知什么时候桂花树死了,但竹林还是保持着它的旺盛,卫护着这口生命之井。
  "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要感谢最早的祖先,通过他们辛勤劳动,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一宝贵财富——水井。感谢他们有远见卓识,寻找水源,筑出这一口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
  天行无常,灾害无情。当今社会面临水资源缺乏、人与自然和谐面临挑战的课题,如何留一滴好水给子孙后代,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