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

深圳的春天

是今年3月初,江南正在降雪,凛冽的空气格外清新,春天,正在这洁白的雪和凛冽的清新中悄悄到来。
  
  高速,然后更高速———飞机昂首进入天空,沿着天空中的道路飞向深圳。
  
  这或许是一个象征:天空通向深圳。
  
  下了飞机,一脚就踏进春天的温度中。第一件事是匆匆卸去羽绒服羊绒衫等等冬装,只需着衬衫单裤。出机场,新叶在我看到它们之前已经褪去鹅黄,一片碧绿,花儿在这碧绿中到处盛开。的确是阳光灿烂,春光洋溢。
  
  回来时从珠海再到深圳,不过只隔一周时间,却已经有春深似海的感觉。加上友人闲聊时告诉我,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冲破禁锢之地。于是我不禁想到,深圳,其实是中国真正的春城。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摸索出来的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我生活在远离深圳的地方,但是深圳却和我这么多年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稍微夸张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当然,不仅仅是和我,其实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隐秘地决定了他们现在的生活。
  
  深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一个重要时期开始和持续的象征。
  
  改革开放事业是小说的话,那么,城市建设就是散文,人们的生活应该是诗。深圳的小说和散文都写得很出色是众所周知的。至于诗歌,当然不能说深圳的人们都已经诗意地栖居于此大地上,而且,在现实社会中,人诗意地栖居于此大地上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理想,一种指引人们努力的向往。但是,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的文学艺术是在原始人基本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才开始萌芽和发展的。可见,虽然有脍炙人口的名诗曰"贫穷而听着风声也是好的",但"富裕"并不和文学艺术包括诗歌相对立,甚至,"富裕"还是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必要条件。今天的深圳当然是富裕的,那么,可以期望深圳的文学艺术也能起飞,人们的生活中至少是不缺乏诗意吧。
  
  驾车接送我的胡望江先生,既是深圳城市的建设者之一,也是一位诗人。这两种身份在他身上的和谐统一,似乎也是一个象征。
  
  我离开深圳的时候,春天仍然在继续加深。———深圳,对于每一位经过它的旅行者来使,它都应该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点。对于中国当代史来说,它同样也绝不只是一个特区、一个城市的名称。
  
  深圳,是一种催促,是对春天的一种催促,也是春天对我们的一种催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