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

支教南源口

  每周的支教日子,我总是把杂务抛开,故意忘却自己所带班级的教学琐碎,早早地、轻轻松松地踏上支教之路,留下充裕的时间以便一路观景。搭了公交车去转车,几次下来,便知道在哪里转车可以较好地占有座位,坐哪个座位可以不太颠簸,因为路况实在不太好。坐在车上,一路上的青山绿水,那是饱览不尽的。
  那个学校的校址在村中间,下得车后还需步行15分钟左右,有人说快走只要10分钟,而我,常常要用20分钟,拎着书袋,阳光太大就打把漂亮阳伞,缓慢、散漫、放松地前行,一路上的景致,不能用一个"好"字可以形容。大片的碧蓝水面,风吹过时,会漾起涟漪;有时有桨声,循声望去,小舟轻摇,波光荡漾;水边的翠竹,繁茂的梧桐,牵扯的藤蔓,掩映在树丛中的檐角,每一个场景,甚至残垣间伸出的几只柿子,挂满青果的香橘,老屋基座上的苍苔,小池塘里的浮萍,都让我感念不已:以往的自己,是否活得太忙碌太粗糙了,很少这样平心静气地放缓脚步,体会来自于大自然的清新和唯美……
  那条路边上,有好几座高架桥,穿行着徽杭高速公路,常可以看到有车在上面飞速穿越,路上走的人却很少,我也乐得清静,初秋的淡淡阳光中,一个人踽踽而行,便觉得放松而知足;偶有人同行,一路说话,问这样那样的,拉拉杂杂之间,路程似乎是短了许多,可是,独处的乐趣却没有了,我原也是个喜欢宁静的人。
  有一次开心的历程,是去支教路上被认作只有二十四五岁,言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么?有没有男朋友?于是心情大好,课也轻松上完,回家一气儿问儿子:妈妈真的看起来很年轻吗?像不像没结婚过?儿子盯了我半天,才说:"还好吧?不过也没有那么夸张,怎么也不能把我弄没了……"
  那里的校长老师,也有几个是原来就熟悉的,都很亲和热情,快乐地接纳我;学生们呢,因为是才读初一,一派纯真模样,上课的时候,一色儿黑亮的眸子,仰视着城里来的老师。几节课下来,便也了解了哪些是刻苦的,哪些是入学成绩就不错的,基本功尚好的,哪些是顽皮捣蛋鬼,不太肯学的;其实,有一些孩子,是那样的聪明伶俐,却因家中没有人督促,加之学习习惯不好,拉下了功课,丧失了学习兴趣,真的很可惜;无奈,只能分层次地教导着他们,颇是煞费苦心。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也曾经布置了一些特别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去完成一些手工课,作为探究任务来完成,结果出乎我的意料:那些精美的陶器,精致的缝刺针线活,大概不是城里的孩子可以做到的;我惊喜地用数码相机拍下他(她)们的手工作品,并帮他(她)们冲洗了自己作品的照片;也曾经就本学科进行过一回测验,发现成绩和城区的学校还是有差距的,一个班级内部,两极分化也是蛮厉害的,分数好像没有达到我心中的要求,也许,是我自己的估测不当……
  回程总是急匆匆,顾不上看什么,总是三步并作两步地;有次不顾生疏,跳上一个文弱的初二女生自行车后座,让她载着我赶到车站搭车;大多数时候运气比较好,同来支教的徐敏老师是自己开车的,于是我搭着便车,轻松一回,因为晚间还有高二的晚自习,是不能耽误的。
  支教回来的晚上,总是感到很累,很困倦,有时还眩晕。尽管一身疲惫,腰酸腿疼,可是我更多地还是感到快乐,因为,体验和经历的,是与日常不一样的生活,别样的滋味,哪怕有点苦涩,却也清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