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

漫步五四路

是天造地设的数字巧合?是历史长河的浪花再现?还是城市规划建设者的匠心独运?我每次走过这条小街,就会浮想联翩,就会有一种特殊的感受。
  这条小街,就是市立第一中学西围墙外,南起育英街,北至中华大街的五四路。所谓特殊感受,一方面因为这条小街在城市改造中旧貌换了新颜,一改过去沿街是防盗网制造商喷漆的污染和电锯的噪音,建成了文化一条街;另一方面却是她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历史遗存,以及与众不同的典雅古朴的文化氛围。
  走进五四路,沿街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空气中散发着槐花的淡淡清香。市一中高大的教学楼和育才小学隔街并立,里面时而飘出琅琅书声,象征着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教育事业的空前繁荣。
  沿着笔直的人行道向北、扑面而来的是装璜典雅的书画店铺。铺里陈列有序,整齐的货架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墙壁上五光十色的名人字画翰墨飘香,向人们展示着书画界艺术家们的精湛艺术,也展示着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在这条小街上踯躅、徘徊,看着一中和育才小学脚步匆匆的莘莘学子,心中油然生出一句由衷的感慨:"啊!这就是五四路"!"五四",这一代表青年、展示未来、象征希望、宣告新一历史时期之崛起的名词,在这里体现的如此恰如其分。
  我这样想着、走着,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小街的北端。东侧有一个圆形的庞大建筑物僵卧在路边树下,旁边一块牌子上写者:侵华日军碉堡。它虽然体积庞大,却像一只缩头乌龟,不敢仰面看天,不敢抬头看人,更不敢面对这个蓝天白云的崭新世界。它的周遭墙壁上留着黑洞洞的枪眼,虽然仍是当年旧面孔,却不见了过去的凶像。它瞪着疲惫无神的眼睛,向人们交待着昔日的罪恶。
  由此,我想到在日寇铁蹄践踏中国领土的战乱年代,这里还是一片耕地,今天的市一中原是侵华日军的兵营,四角建有四座碉堡,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他三座已经拆除,只剩下西北角这孤零零的一座。由此,我又想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的震惊世界、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想到1942年日寇发动对冀南的"四·二九"铁壁大合围和对太行的五月大扫荡……由此,我还想到1945年9月24日凌晨4点,八路军兵临邢台城下,守城日军在这座碉堡里负隅顽抗,最后不得不弃城南逃。八路军从北门强攻,一举歼灭残余守敌解放了邢台,古城人民敲锣打鼓欢庆胜利的欢乐场面……
  此时,我蓦然回眸,透过小街上空郁郁葱葱的绿树浓荫,透过漫漫时空的沧桑岁月,"七·七"、"九·一八"、"八·一三"、"一·二八"等一系列记载时间的数字呈现在我的眼前,最后落脚在这个"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上,落脚在这个"五四"路上。啊!"八·一五"、"五·四",这是多么庄严而又巧妙的组合呀!我感谢城市规划建设者们的匠心独运,将"五四"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数字用于街道名称、又将"日本侵华碉堡"保留下来,将这一历史遗存与五四路有机结合,向青年一代述说着中华民族的苦难史,述说着中国人民的斗争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