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星期一

骚年

 骚年
    骚年谐音于少年,被赋予闷骚之意,而我更倾向于风骚本意。
   近几年之前,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属于闷骚型男女,因为那尚是一个说"2"或说"女汉子"等被视为侮辱、骂人的年代。时代的前进带动着思维的进步与拓展,社会已经裂变为存在即是合理。现代人不仅仅喜欢面对而更是学会欣赏着接受,启发人们去接受内心的深层裸露,而不在完全性格压抑的教条, 真真归属到一种人性的进步。人不风流枉少年,似乎永远阐述着青春豪迈,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其潜在的消极,那就是趁年轻,如果少了些风流韵事(情色的特点及情色的满足感)枉负短暂之少华,尽管岁月无老但青春终将易逝。
     没有人可以对骚年会有更加清晰而准确注解,我更喜欢把骚年用下面两句 阐释"what is fighting for,when it is not dying for".我个人是不界定骚年的褒贬属性的,至今没能看到过关于《骚年》的小说或更多相趋的文章,但偶然看到过《闷骚这本小说》。《闷骚》归类于官场小说,但其文词之细腻优美,对都市情感的得体描写超过了某些自传体女性情感作家的小说,内容堪比在网络对官场小说评选为之首的《沧浪之水 》,如果有幸看到《沧浪之水 》,请事先多喝两杯水,因为对于任何血性之人,《沧浪之水》很难一气呵成并完整的读完。人性被扭曲之真实,让你无法呼吸,就好象你正被困在一个潮冷阴暗的笼中,想踢、想抓、想咬,却始终找不到方向 ,困 兽般无助。
    骚年就是少年,只要心中无老,骚终将成为一种态度,没有沉闷,只有活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