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

呼唤平民化精英

 每年高考一结束,高考状元便成为媒体和社会最热的话题。因为高考状元是社会的精英嘛,自然是备受关注的。
  我们曾经有过避谈"精英"的年代,而如今"精英"是个被热炒的话题。然而,眼下语境中的"精英",很有点变味变调了,精英总是与高层、高档、高贵联系在一起,被当作精英的似乎只是政界的要员,商界的巨富,学界的状元。而这,与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和现实生活的和谐性不那么吻合,与人民大众有着很远的距离。
  去年8月下旬,云南某党报和某企业联手操作,包专机送当年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及家长赴京报到。据称,此举目的就是为了弘扬精英意识。不少大学则热衷于兴建高尔夫球场,一些大城市则兴起了幼儿学习高尔夫球的热潮。据称,这都是为了培育精英。
  高尔夫尽可学,名牌车尽管坐,高档奢华的生活尽可享受,但这一切与社会精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说真的,把只要会打高尔夫球的人就当成是社会精英,那真的是让上帝发笑的事。民主社会呼唤平民化精英,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敬业、忠诚、有责任、肯奉献的人,这才是精英,正如鲁迅先生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一直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精英应该是民族的脊梁。
  民主社会呼唤平民化精英,在他们身上,追求杰出与贴近社会大众是融为一体的,杰出是用之于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才是社会大众认可的精英。他们是能够引领国家正道而行的中坚分子,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上,能力、责任、平民心态或者平民情怀都是不可或缺的。精英是社会的先锋,但绝不脱离社会大众。根据"9·11"事件两位救援人员的真实经历而创作的美国影片《世贸中心》中,警员和消防队员为救同胞而毅然赴险,身负重伤,陷于绝境却绝不放弃,勇敢地挑战生理极限,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影片的画外音把这批工作在各自的平凡岗位上,而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听从心灵召唤,勇往直前的普通人称为精英:"他们是美国的精英,当危险到来时,他们冲在最前面。"这种精英观是平实的,把敬业、忠诚、尽责的公民视为国家精英,而不是那些自居高位、占据着超乎一般水平的社会资源的人。美国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平民化的社会精英,大学的目标是要培养精神独立、创造力强、能与社会沟通、有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热情的人。这是很有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的。倘若只是把衣食住行乃至其他一切都享用高档品牌的人作为社会精英,这也太过势利,太过庸俗了,也太令人遗憾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